Airtag实用性其实很强,UWB消费级应用爆发在即 - UWB芯片实验室

Airtag实用性其实很强,UWB消费级应用爆发在即

苹果公司的Airtag自推出市场以来,吸引了重点UWB产业人士的关注,因为Airtag被认识是UWB消费级应用的先驱,它市场反响好不好,大家对它的评价如何,这直接决定了大量的观望者们是否下决心做UWB业务。

最近,关于Airtag也有几则新闻,笔者进行了整理:

AirTag相关新闻

AirTag实现功能

Apple Insider报道,一名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戴德人员安装了苹果AirTag 来追踪他的前任女朋友,正是苹果的反跟踪功能最终让他停职了。

反 跟踪 ,降低犯罪率

近日,加拿大一名男子通过放置在车中的三枚AirTag,找回了被盗至当地金属回收厂的私家车。

遗失物寻回,捕获罪犯

澳洲YouTuber Shane Miller也分享了他在墨尔本机场的遭遇。AirTag除了成功帮助Miller找回价值约4,500美元的自行车装备,也同时揭示机场地勤公司处理遗失行李的陋习。

遗失物寻回,发现物流机构漏洞

自2021年AirTag发布以来,此类新闻已屡见不鲜。不过也可以从此看出,AirTag自2021年发布以来,虽然一直被国内网友诟病价格昂贵,但在遗失物寻回、反跟踪等方面却卓有成效。

近年来,一些支持UWB的Tag类寻物产品也不断涌现。包括三星和AirTag同期发布的SmartTag+,国内北京清研讯科推出的Tic Tag,另外OPPO也有tag类产品。

一直以来,因为拥有良好的市场基础和商业模式,并有政策支持,UWB技术在B端市场备受青睐,尤其大型的工业场所、特定的公共场所等。

可在C端市场,UWB却显得比较尴尬,主要原因是其应用市场不明确,且大部分应用场景都已被其他射频技术占领。

如何开拓C端市场,一直是UWB相关从业人员在探索的问题。

UWB如何“挤”进C端市场

UWB技术最早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,主要用于军事雷达。由于它具有隐蔽性好、传输速率高、系统容量大、功耗低、抗干扰能力强等诸多优势,逐渐应用于通信和定位领域。特别是FCC在解除UWB在民用领域的限制后,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。

UWB技术最核心的能力就是精准的定位与测距,虽然它还具备通信功能,但目前的通信传输技术已经足够成熟,若是UWB要兼顾去做通信传输,反而会牺牲它的定位性能,除非少量的特殊项目需要使用它的通信能力,否则UWB一般是作为一种定位技术去使用。

在B端市场,UWB历经10年的时间,算是站稳了脚跟,应用场景众多,包括大型的工业场所,特定的公共场所等,从最早应用的煤矿、隧道、电厂、监狱、医院等行业应用,逐步向企业、消费领域全方位渗透。

但在C端市场,UWB还仅是一个“新玩意”。即使市场容量大,标准化程度高,也无法忽略一个重要的因素,那就是用户的需求是不是刚需,目前看来,C端市场对于供应端来说,是一个块“香饽饽”,但是对需求端来说,还有待验证。

如果要以类比的方法预测UWB在C端市场的发展,那可以朝蓝牙的发展史看去。

“蓝牙技术很早前就成为了手机与PC的标配,但在很长时间内也一直打不开周边智能硬件产品的市场,直到技术多次演变,并且可穿戴产品、智能家居、音频传输、定位应用等多种应用需求起来之后,基于蓝牙的智能硬件产品才得以爆发。

UWB在消费级市场的发展路径也可以参考其中的规律,第一步是在手机、PC等平台设备都植入,但是最关键的还是要看外围设备市场是否能够起来。蓝牙技术的外围设备也是从2014-2016这几年的智能家居与智能硬件概念爆火之后,取得了快速的发展,而UWB的消费级市场目前还差这么一把火。”

摘取自《中国UWB与蓝牙AoA市场调研报告(2021版)》——物联传媒

照此情况看来,UWB差的“这把火”是可遇不可求的。不过它仍有机会进入C端市场,即通过对其它技术进行互补的方式。目前有一部分产品在应用UWB技术的同时,也结合着其他的射频技术一起提供服务,比如下表的Tag类产品。

物联传媒制表

可见,在标签寻物方向上,目前较多的应用是UWB+蓝牙方案。而在其他应用场景下,比如智能车钥匙,也有UWB+NFC+蓝牙的应用。在这些应用场景下,UWB一般都提供定位服务,而另一技术则提供通讯认证服务。

不过,虽然有了应用场景,能挤进C端市场的圈子,但要开拓自身不可替代的市场,UWB现在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?

UWB为何难以开拓C端市场

在过去一年里,UWB的C端市场试水,仅在无感过闸和智能车门方向泛起涟漪,并且貌似停滞在了开关门这件事上。

可另一方面,标签寻物这一不太被看好的应用,却是苹果这类贯穿UWB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大玩家,在为UWB的前途“铺路”的行为。

我们可以把苹果AirTag的理念当作案例,探讨苹果在以何种方式利用物联网带动UWB。

苹果在AirTag的“查找”应用上,实现了三方面的互联:不同硬件、众多设备、跨品牌。

在不同硬件的互联上,苹果的“查找”功能开启时,会同时调用蓝牙、NFC、UWB三个硬件。三者共同协作,实现了更大面积地“查找”。此时,UWB更像是为了弥补NFC距离不够,蓝牙精度的不够的短板,实现了技术间的互补。

在众多设备的互联上,苹果将包括AirTag在内的所有苹果设备,都看做了节点,进而构成一个巨大的网络,通过网络间信息的传递来寻回遗失物。

在跨品牌的互联上,是来自近日的一则新闻——中国的科技品牌Nut开发出了一款标签产品“Nutale Air Tag-F11X”,并可同所有苹果设备组成的“查找”网络配合使用。

苹果能得心应手地将此物联网搭建起来,原因是它从自研U1芯片的那一刻起,就已经做好了打算——实现将每一台设备,都变成物联网上的一个节点。这样不仅有助于它构建更大的网络,更是为了搭建UWB的C端应用环境。

因为贯穿了产业链上中下游,所以苹果可以按任何想法做事。但对于其他面向C端市场的UWB设备厂商而言,事情并不那么如意,因为它们需要先购买芯片,再制造设备,而如今摆在面前的问题是芯片厂商匮乏,并且芯片价格昂贵。

与B端市场大额的基站、标签、解决方案需求量不同,C端市场并无基站的需求量,只有装载UWB芯片设备的需求量。所以高昂的芯片价格,常常使设备制造商望而却步。

目前看来,国际知名UWB芯片厂商有Qorvo、NXP、3DB、ST、Microchip、苹果等,在这样的行业大头下,小型企业的发展存在一定难度。不过近些年国内芯片厂商如纽芯瑞、驰芯半导体、瀚巍微电子、优智联、捷扬微等也在崛起,有希望促成UWB芯片的多样化,并实现价格的下调。行业人士预测,当UWB芯片的出货量达到蓝牙体量时,价格也会向蓝牙看齐。

讨论完UWB目前在C端市场的问题,那Tag类产品和UWB的未来如何?

Tag类产品的未来,UWB的未来

Tag类产品自发布以来,一直遭到网友诟病,第一是价格昂贵,第二是技术的完善度不够,第三是它其实并非刚需。

不过随着关注度的上升,以及更多的制造商加入,Tag类产品有望随着时间的推移,逐渐收获更多受众。当然最重要的一点,仍然是价格,成本是打开市场一把屡试不爽的钥匙,如果价格能更加亲民,普及速度便会更快。

而谈及UWB的未来,目前在C端的应用场景除了标签寻物、无感过闸、智能车门外。还有越发受关注的实时定位系统(RTTLS B2B),包括智能手机、可穿戴设备和消费标签、汽车、智能家居等领域。

同时,在VR/AR方向上,UWB的高精度定位也非常有价值,正兴起的体感游戏,以及被大众热议的元宇宙,都存在UWB的应用场景。

从现在的市场需求来看,在一些商业场景中,例如商超、楼宇、展览馆等,UWB的机会是可见的。比如停车场找车位,商场里找和大人走散的小孩等。通过商业客户将此能力开放给大众消费者,以B2B2C的应用方式提升消费者体验。针对未来对室内定位需求量的增大,UWB远距离、高精度的特点,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。

此外,虽说UWB难以在初期兼顾定位与通信两个领域,但不可否认的是,UWB拥有出色的通信能力,而且雷达功能也是UWB一个未来可以开发的功能,目前也有很多企业在做这方面的尝试。这样看来,较强的综合性能力也是UWB的一大亮点。

结语

Tag类产品的兴起,是UWB在C端市场的起点,产品本身和应用场景的构建理念并不糟糕,但无法引领一波UWB崛起的大潮流。但好在它为UWB成功地吸引到了一波关注度,随着关注度的提升,产品也会进步,技术也会更好地融入市场。

但不得不说,UWB短期内的爆发式成长较难实现。不过UWB正以与其他技术互补的方式,逐渐渗透到C端市场中,并逐步在射频领域站稳脚跟。随着UWB找到自己的市场定位,完善应用环境,崛起便指日可待。

欢迎投稿至UWB芯片实验室uwblab.cn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